巾帼“头雁”展翅飞 领航乡村振兴路:山东农业大学巾帼“头雁”培育能力提升班赴京津研学

发布人:继教首页  发布时间:2025-07-22   动态浏览次数:10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成功举办巾帼“头雁”培育能力提升班,来自全省各地的60名巾帼“头雁”,跨越不同产业、年级界限,齐聚北京、天津,共同踏上了为期8天的京津研学探索之旅。通过实地考察、集中互动交流、线上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京津两地农业技术体系创新,产业联动与品牌化运作,特色经营与产业拓展,区域协作与三产融合,直播带货与市场营销等先进的农业产业经营理念,旨在促进鲁京津三地巾帼“头雁”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其产业创新与经营管理能力,并为构建巾帼“头雁”群体区域产业集群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舒讲授开班第一课)

在北京,巾帼“头雁”考察“种植—加工—文旅”全产业链、“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产品”等线上线下融合的产销体系发展模式;参观突破传统运营模式开发农耕课堂,以“家庭与学校之外的第三空间”为核心理念的HiMaMa亲子庄园,感受“农旅研学”一体化农业新业态;学习区域农业协同发展、品牌塑造、生产端标准化与智能化、休闲农业、智慧农园、创建“科技小院”、推广优新品种与数字化管理、集约化育苗等,拓展巾帼“头雁”“科技+文旅”双轮驱动农业产业发展新思路,助力巾帼“头雁”向“懂技术、善营销”的职业化方向转型。

  (山东省巾帼“头雁”在北京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现场教学)

 

(山东省巾帼“头雁”在北京曹女阳光农场开展现场教学)

在天津,巾帼“头雁”观摩以‌闲置资源变现‌(果园、厂房)、‌产业链延伸‌(婚庆+农业+康养)、“资源-产业-人才”闭环等经营模式;体验以“农耕科普+自然教育+生态体验+文化研学”为驱动,集全域科普、劳动实践、生态认知、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新田园;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村民郝健、张凤文夫妇经营的健园家庭农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察看2023年洪涝灾害后农场生产经营恢复情况,农场产品收成、销售两旺,巾帼“头雁”备受鼓舞,更加坚定干好农业,发展农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山东省巾帼“头雁”在天津屯里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开展现场教学)

(山东省巾帼“头雁”在天津天民田园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现场教学)

本次研学行程覆盖北京、天津10个涉农区域15个巾帼“头雁”企业。山东巾帼“头雁”纷纷表示:“北京、天津在农业科技创新、三产融合、联农带农等领域的探索,为“头雁”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解题思路”。

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舒在开班仪式上强调,巾帼“头雁”在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肩负着重要使命,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担当与作为。学校举办本次巾帼“头雁”培育能力提升班,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头雁”培育工作的具体要求,旨在助力巾帼“头雁”产业升级,通过“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推动农业基础夯实和乡村全面振兴。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探索“头雁”培育工作的新机制、新路径,强化与国内知名院校的密切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头雁”培育体系和实践交流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