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自治区高素质农民设施农业主题培训班在我校顺利举办。自治区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研究发展中心副研究员李超、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舒、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高丽萍出席开班仪式,来自新疆自治区各市县区的50名设施农业从业者共同参与此次研学培训,开启为期10天的设施农业专业学习与实践交流。
开班仪式上,张舒代表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对全体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今年6月,学校与新疆农职大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本次培训将是两校首度深层次的实际合作,希望两校在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移转化、提升办学水平等方面互惠共赢,为农业强国、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作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学校将充分发挥设施农业学科优势,依托山东在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品牌营销等领域的先进经验,量身定制“理论授课+现场教学”双轨课程,为自治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人才。
李超在讲话中指出,设施农业是推动新疆农业转型升级、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抓手。当前新疆设施农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需借鉴山东等地的成熟技术与管理模式。他对山东农业大学的精心筹备表示感谢,并寄语全体学员: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对接自身生产实践中的痛点难点,深入学习山东在设施作物栽培、水肥一体化、农业品牌打造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力争将所学技术与模式转化为推动本地农业发展的实际动能。
本次培训聚焦新疆设施农业转型升级需求,课程设置涵盖“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山东经验”“智慧农业赋能产业升级”“农业品牌打造与市场营销”“绿色农业与生态循环模式”等专题,由山东农业大学多位专家深入解读政策与前沿技术;现场教学环节则安排学员走进泰安东平县梯门镇现代农业园区、肥城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孵化中心、潍坊寿光“蔬菜小镇”、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山东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一批先进的现代农业园区与实践教学基地,实地学习“党支部+合作社”运营模式、全链条番茄生产技术、智能化温室管理、农产品物流集散等实战经验,全方位感受山东设施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发展路径。
下一步,新鲁两地将继续搭建农业技术交流、人才互动的桥梁,实现两地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的常态化对接,为推进新疆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