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20日,山东农业大学成功举办“头雁”培育能力提升班(第三期),来自全省各地不同年级、不同产业的78名“头雁”,齐聚“燕赵”大地,共同踏上了为期一周的河北研学之旅。通过实地考察先进的农业产业实践基地、专家讲授、集中互动交流、红色教育等多种形式,提升 “头雁”产业体系创新与经营管理能力,增强“头雁”特色经营与产业拓展意识,为探寻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河北农业大学太行山道路展览馆(校史馆),“鲁雁”被“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求真务实、爱国爱民”的太行山精神和“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李保国精神深深打动,更加坚定了“农业的难题,农民的难事,头雁干,这块骨头再硬,我们也要啃”的信心和决心。
研学期间,“鲁雁”考察“太行山道路第一驿站”的“科技研发+人才培养+产业示范”三位一体苹果种植模式、国家桃树良种基地--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桃树种质资源库、富硒农业产业园的“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机制、保定岩田农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基地+农户”的管理模式。观摩马兰农场节水农业展厅,了解以“马兰1号”为代表的节水高产小麦品种和地埋式自动伸缩喷灌系统、水肥一体化、植保无人机和及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学习河北垄上行现代农业创新实践基地构建的“农户+村级集体+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四位一体联动机制。开阔了“鲁雁”视野,拓展了“鲁雁”创新产业体系发展的新思路,推动“鲁雁”向“重科研、懂技术、善管理、会营销”的职业化方向转型。

本次研学行程覆盖河北10个涉农县、市,16个涉农企业(基地、产业园、示范区)。“鲁雁”纷纷表示:“河北研学之旅,收获满满,为我们创新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山东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舒在动员会上,要求各位“鲁雁”要切实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焦学深悟透,加强交流互鉴,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做出特色,带动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格局,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