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一场跨越黄河的现代农业对话在齐鲁大地展开。9月2日至8日,陕西省2025年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蔬菜产业体验式教学研学活动在山东农业大学开启,65名来自三秦大地的产业带头人通过“红色铸魂+绿色赋能”的沉浸式研学,探寻乡村振兴的齐鲁答案。
9月3日上午,学员们在校园集体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使命担当。随即学员们一起来到寿光,转入产业实践。先后参观了山东沃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等12家企业和园区,涵盖了种苗育种、智能农机、冷链物流、标准制定等全产业链环节。在寿光市三元朱村,学员们认真聆听冬暖式大棚的发明历程,体会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详细了解了寿光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标准化体系;在中国农科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对分子育种、智慧农业等高新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
研学期间,陕西“头雁”与山东鲁寿种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基地负责人建立了联系,就品种引进、技术合作等达成多项意向。在淄博市桓台县泓基农业专业合作社,学员们与22级山东“头雁”于昌江展开深度交流。于昌江分享了合作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民增收的经验,并就品牌打造、市场拓展等实际问题与陕西学员展开热烈讨论。这种跨地域的头雁对话,为双方提供了可借鉴的共富方案。
在最后汇报总结环节,12位学员代表以“产业振兴微路演”形式展示研学成果,形成“三个坚持”发展共识:坚持技术引进与本土创新相结合,坚持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相融合,坚持个体提升与区域协同相促进。这场横跨黄河的陕鲁“头雁对话”,构建起“白天现场教学+夜间研讨转化”的沉浸式培育模式,形成学习笔记100余份。
此次研学不仅完成了从“听讲”到“共创”的教学升级,更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时刻,以产业振兴续写着新时代的“南泥湾精神”。下一步,学校也会以搭建“头雁”交流平台为契机,推动鲁陕蔬菜产业在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